159-5092-3597
微信掃一掃加入
稅收籌劃交流會
“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將為本次大會的主題,大會主要任務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公約》新戰略框架,確認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并籌集資金支持。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奮斗,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3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擴展態勢。
1、荒漠化已經成為全球性難題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全球荒漠展望》報告,目前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地球40%以上的土地為旱地,世界人口的1/3居住在干旱地區?;哪?,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環境和社會難題。
1977年,聯合國召開荒漠化問題會議,制定了《防治荒漠化問題行動計劃》,把荒漠化作為一個全球性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列入國際議程。1992年,聯合國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防治荒漠化被納入《21世紀議程》。1994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在法國通過,當年10月,中國政府在《公約》上鄭重簽字。
截至2014年,全國沙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近1/5,有沙化土地分布的縣占全國總縣數的近1/3,超過4億人口受到影響。
2、決不讓民勤成為羅布泊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位處河西走廊,是一片在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夾縫中生存的綠洲。作為中國四大沙塵暴策源地之一,民勤境內的風沙線長達408公里。2009年,全縣荒漠化面積達到了94.5%。
2001年,中央對民勤治沙問題做出批示,首次提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民勤的命運掀開了新的一頁。目前,民勤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干涸了半個多世紀的青土湖終于復活了!
民勤人的命運,是全中國沙區人民的縮影。在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恢復昔日草場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赤峰、通遼、呼倫貝爾……每一片消失的荒漠,每一處新生的綠洲,都是“我們的地球”這個命運鏈條上緊密相扣的一環。
3、“既然走不了,就跟風沙大干一場”
王天昌的家在武威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背靠騰格里沙漠,種糧食就是跟沙漠爭地。樹,栽不活;苗,長不出;人,吃不飽。農民王天昌偏偏不信命:既然走不了,那就跟風沙大干一場。
王天昌帶領自己兒子在沙漠腹地建了一座“地窩鋪”,一住8年。沙漠最缺的就是水,為解水困,爺倆湊了1.8萬塊錢,買了兩峰大駱駝,在3公里多的風沙線上馱水,一個來回得3小時。澆水時用的是勺子,一滴都舍不得灑。
一干18年,王天昌一家壓沙植樹7500多畝,栽植苗木600多萬株,累計投入98萬元。已接近80歲的王天昌,每天都要巡邏騰格里沙漠的這片綠色,這是他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尊嚴。
4、在沙區 治沙種樹是種信仰
對很多人來說,綠色是渾然不覺的。但在沙區,綠色是一種饋贈。你很難想象,這里會有那么多以“沙”命名的地方,有那么多人的名字里有“樹”有“林”,有那么多“愚公”,把治沙和種樹當作一種信仰。
在騰格里沙漠有一群栽種綠色的“80后”。這些治沙專業的高才生,在無人區里搭帳篷、做實驗,像沙區百姓一樣摸透沙漠的脾氣,將書本與實踐結合起來。他們研制出全球首臺固沙車,承擔了國家首個機械固沙項目,實現了人工壓制草方格50倍速度的飛躍。這被稱為“世界治沙工程的奇跡”。
最早一批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生,鐵路公路延伸到哪里,事業前線、人生寄托就在哪里。駐守在各個治沙所的“90后”大學生,治沙科研是他們的青春,中國治沙技術的明天就在他們永不停歇的腳步下,延伸,延伸。
5、世界荒漠化治理看中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久久為功,鍥而不舍。
沙區人的時間不是以秒為記,而是以年,甚至五年十年。在沙區,人們栽下一棵樹,一眼望十年。他們喜歡說:十年之后再來看吧。有了這諾言和信心,才有了本世紀以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監測期實現了“雙縮減”。
草方格沙障被稱為“中國魔方”,是最早向世界輸出的中國治沙方案;包蘭鐵路“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治沙奇跡”;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被譽為聯合國“全球環保500佳”……
“世界荒漠化治理看中國”。中國方案,讓越來越多的人從遙遙相望到心手相牽。在沙特,在蒙古,在澳大利亞,在非洲,在中東,在拉美,中國方案飛躍大江大河,為飽受沙塵肆虐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送去信心,送去福祉。
電話:0512-36830243 159-5092-3597 158-95655121(8:30-18:00 周一至周日,節假日照常上班)
版權所有:2015-2018 昆山泰信豐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蘇ICP備16005271號-1 后臺登陸 網站地圖